第四楼
灵光殿内殿项目
第四楼项目
佛牙舍利金塔
地点简介
本寺四楼的灵光宝殿的内殿是收藏佛牙舍利的地方。佛牙舍利金塔是这座庄严高压的宝殿的焦点。宝塔之上有一幅底下刻有36条飞龙的大日如来曼陀罗。屋顶可见镀金花灯和一张宝网。舍利金塔由二十个护法神看守,地板铺设的是黄金的地砖。
佛牙寺的佛牙舍利金塔
在宝塔的最顶端是上有一颗水晶的七把宝伞。最后一把宝伞上有来自缅甸的宝环。设立宝塔的主要圆顶上有一朵覆莲。在这之下是189套由翡翠和红宝石组成的宝塔宝石组。在此之下的是三十五堕忏佛。圆顶下有一个圆形上有或多浮雕的底座,圆顶下是一个展现佛陀一生重要事迹的方形平台。
关于佛牙舍利金塔
本寺佛牙舍利金塔的设计参考了收藏在新德里和加尔各答博物院里两座类似的贵霜时期石塔。塔顶有着象征贵族和天地宇宙联系的七层宝伞。
弥勒佛
舍利金塔入口处弥勒佛像采用吉祥式的姿态(欧洲坐姿),在金刚宝座上两脚各踩一朵莲花,象征贵族身份。他看似已做好准备降临这个世界,完成其作为未来佛的因缘。他双手结传法印,象征在天界向天神传法。他脑后有一个圆形的光圈。这尊弥勒佛是利用十五公斤的黄金铸成的。
舍利塔宝石
根据《妙法莲华经》记载,一座七宝塔在佛陀说此经时出现在佛陀面前。它由地面朝天而起,内有五千栏杆、几千间房间、无数宝塔和众多宝物如金、银、珍珠、玫瑰和四方香气。
以红宝石、翡翠等宝石缀饰佛牙舍利塔是受经文的启发。释法照特地聘请了海外工匠整理出适用为宝塔宝石的红宝石、翡翠和钻石。这些特别处理的宝石被嵌入黄金舍利塔上的个别位置,大大提升和美化了佛牙舍利金塔。
共201套每套赞助费$3,000的宝塔宝石已全数获得赞助。
三十五堕忏佛
以纯金和净思雕工雕塑而成的三十五堕忏佛像位于佛牙舍利塔自底座起的第一层。三十五堕忏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前证悟的佛。
这里可见的三十五堕忏佛的组合记录于《净律经》,并是由印度著名的高僧和学者竺法护从《決定毗尼经》(梵文:Maharatnakuta Sutra;藏文:könchog tsegpa)的《优波离会》。后来,不空金刚重新翻译了相关的经文, 并将它命名为《佛说三十五堕忏佛名礼忏文》。此经广为流传的名称是〈三聚经〉或〈三蕴经〉(梵文:Triskandhadharmasutra)。这里的“三聚”或“三蕴”指的是忏悔、诚心和欢喜的汇集。
阿底峡尊者(公元980-1054年)解释说,虽然所有佛都具备了帮助众生离苦的能力,这三十五堕忏佛在他们还是菩萨时特别进行的祈愿使它们 在成佛后具有非凡的能力和能够帮助众生的强大念力。
公元八世纪的高僧寂天在他的《入菩萨行论》里提出者的忠告:
昼夜当各三 诵读三聚经
依佛菩提心 忏除余堕罪
- 《入菩萨行论》,第五品正知
有鉴于过去与现在的藏传佛教高僧对《入菩萨行论》的高度重视,三十五堕忏佛的信仰至今仍几乎是喜马拉雅佛教徒的专属信仰。以宗喀巴(公元1357-1419年)为例,据说他曾在三十五堕忏佛面前各进行大礼拜十万次,大礼拜总数三百五十万次。宗喀巴在澳卡顶礼三十五堕忏佛的那块石头现在还印有他礼佛时身体留下的印迹。在他完成如此诚心和精进的动作后,三十五堕忏佛清楚地向他献全身,结合他本身的启发,之后他所作的《三十五堕忏佛现观法》被认为是表现三十五堕忏佛的三大理论系统之一。另外两个分别为:无手势(可能源自宁玛传统)和所谓的“龙树”传统(未必是家喻户晓的龙树菩萨)。
相传在一天六时(晨间、中午、黄昏、入夜、午夜和深夜)礼拜三十五堕忏佛并进行礼忏的大乘佛教修持者将得到很大的功德。他们将能够消除所有严重的业障和罪恶,并达到他们在此生追求的任何水平的定、解脱和修行。
结合金刚萨埵修行的三十五堕忏佛修行法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净化仪式之一,其中包括激起可净化悔、恨、依赖、阻力和 promise的四种力量。这四种力量的来源是向三十五堕忏佛的每一尊佛进行大礼拜。
三十五堕忏佛的属性如下:
中文资料在罗列三十五堕忏佛时,将离垢佛列为第十二佛,删除了以上的第二十四佛,清净光游戏神通智佛(梵文:Brahma-jyotir-vikrīḍitābhijña)。
每尊以两公斤黄金铸造而成的三十五堕忏佛都获得了赞助。
讲述佛陀生平的八面浮雕
舍利塔方形坐台的四边有上有讲述释迦牟尼佛一生事迹的八面黄金浮雕,从摩耶夫人梦见白象而受孕开始,以佛陀般涅槃结束。这些浮雕都以贵霜时期的传统风格呈现。
这一幕幕讲述佛陀生平的经历,根据的是围绕着讲述他的成道之路的《佛本行集经(或“佛的八相成道”)》,重点放在佛陀的成道。
1. 自兜率天降世:
以兜率天为家四千年后,护明菩萨(释迦牟尼佛的前生)骑着六牙象转世到人界。他在释迦王朝的净饭王在迦毗罗国的皇宫进入了摩耶夫人的体内。
2. 诞生:
摩耶夫人在预产期接近时必须按照当时的习俗回娘家生产。她 在旅途中经过蓝毗尼园并在无忧树下产下了乔达摩.悉达多王子(释迦牟尼佛的俗名)。九龙从空中洒水为小王子沐浴,而他也立刻走了七步,一根手指天,一根手指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3. 宫廷生活:
悉达多王子自小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虽然他生活在荣华富贵里,他的心灵始终保持平静。有一回,他在游走时有机会看到病者、老者、死者和一些修行者。自此,他便萌生了要离开俗世去寻找真理。
4. 离开世俗生活:
悉达多王子想离开俗世的念头强得净饭王根本无法劝说或阻止他。他最后在侍从车匿的陪伴下骑马出城。悉达多剃光了头发和胡须,然后穿上沙门的袍子,命车匿回返皇宫,便前往雪山进行苦行修行。
5. 降伏魔王:
经过六年的苦行修行,悉达多走出雪山。他在尼连禅河沐浴,然后喝了牧羊女供养给他的羊奶,然后在一棵菩提树下盘腿而坐,立誓如果不得正知就不起身。后来虽然莫忘派遣他的女儿来扰乱佛陀的灵秀,他们都被他降伏了。
6. 得道:
悉达多在菩提树下进入深沉的冥想境界,探索宇宙和认识的真理。终于,他在十二月初八夜里出去了所有的烦恼和其影响,他举目凝视一颗明亮的星子并就此成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后,他完全悟道,成为了释迦牟尼佛。
7. 转法轮:
成佛后,释迦牟尼佛在讲法四十五年的时间里三转法轮,为众生讲授四圣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三法印、八正道和六度等,希望让他们从娑婆世界得到解脱。随着他的追随者越来越多,佛陀便成立了僧团——包括比丘和比丘尼。同时他也授以俗家弟子同等的地位。而当俗家弟子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成为了社会上护持佛教的赞助者和支持者。
8. 般涅槃:
释迦牟尼佛八十岁时候,他在位于拘尸那揭罗郊区无忧树林里的两棵树之间圆寂。他灭度后,其教诲, 包括经、经藏和论都由弟子们背下、记录和出版, 代代相传。这系列总共十二套的经论藏,成为了人类文明的最重要记录,如智慧之火炬,点亮世世代代人的生命,引导无数人获得解脱。
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有四根上雕有石狮的阿育王石柱在塔台的四角。狮子象征阿育王的贵族身份和皇权。狮子的吼声则如同佛法传遍四方,远近闻名。
关于佛塔
佛塔(梵文:स्तूप;僧伽罗文:ස්ථූපය;巴利文:थुप "thūpa,就是“堆”的意思)是一个堆型结构的建筑,用来收藏佛教文物,一般上指的是佛陀的遗体,并被佛教徒用于进行宗教活动。佛塔也是一种古老曼陀罗。
佛牙寺佛牙舍利金塔的发展
佛牙舍利金塔象征着持续跟从佛陀不可思议的法身,他的佛心。供养黄金来铸造佛牙舍利塔是对佛陀献以最崇高的尊敬与诚心。我们的每一个善念和布施的善行都会带给我们莫大的善业,尤其是当我们供养佛。如《佛本行集经》所说,“彼比丘供养于佛,修持禁戒,梵行清淨。出家如前,复发此心:‘愿我未来,藉此功德,生生世世,莫生恶道。’”
设计
释法照认为既然佛陀来自印度,佛牙舍利塔应该採用印度的风格。在进行了不少研究后, 他决定结合两座分别收藏于德里和加爾各答博物院的犍陀罗时代的石塔。
唐盖宝塔
大约建于公元二世纪的唐盖宝塔(上图:外观与来自Le 2010, 177的高空图)是舍利金塔的最初灵感来源。现展出于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它可说是成熟的犍陀罗佛塔风格的佳例。最顶端有七把宝伞的宝塔,其焦点是一个展现佛陀与两名侍从的浮雕。佛塔半圆顶上由简单的重叠叶片设计点缀,接着是一层内有双"X"图样的抽象方格。下一层则是刻有站立人像和树木的半抽象浮雕。佛塔底座上刻有一排在覆U形龛里打坐的佛像。方形的底座有仿科林斯式的壁柱和上刻有佛陀生平故事的齿饰。一乐类似的佛塔在2010年6月8日佳士得5598号拍卖会(编号420)上被售出。
学者基于从犍陀罗古寺,塔克特依巴依遗址(公元一至五世纪)的考古挖掘所得到的证据,相信其主塔应该和唐盖宝塔非常相似,但以其三册高楼的高度来说, 是比后者更高的。(上图为源自Tissot 1993, 47;下图源自Le 2010, 56)。
顶狮柱佛塔
舍利金塔的第二个灵感来源可见于先前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展出的James W. and Marilynn Alsdorf 收藏的袖珍版佛像(上图,见PAL, 76, cat. 92)。另外一个由私人收藏的类似佛塔则少了中间那一圈类似栏杆的细节,但其外形与前述的佛塔大致相同(见钟沃德,页76, 图3.27)。
这类佛塔的特点在于摆在柱础的四根上有狮子像的柱子——俗称阿育王柱。这四根柱子本身似乎是可移动的:例如,Alsdorf收藏中的佛塔在一些照片中可见狮子分别向内或向外的版本。根据一个犍陀罗浮雕(下图)上所显示的,这些小型佛塔很可能是建投罗时代的精舍内的大型佛塔的复制品。
后来释法照认识了泰国清迈大学美术系的Amnuay Kantian教授。停了释法照的说明后,他提出了舍利金塔的第一个设计提案。
这个弥勒佛的设计灵感取自印尼婆罗浮屠,龕邸梅都附近的佛像。
以犍陀罗艺术风格讲述佛陀生平的八面浮雕在设计经社方面挑战性。我们参考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和书籍以便准确地利用犍陀罗艺术的风格来呈现这些故事。我们采用了《犍陀罗》,这本由Francine Tissot所著的书的日译本中许多的线条图。最后决定投入铸造的宝塔设计是经过多番讨论和若干版本的修正后定案的。
模型
拟定的设计图被用来制作了一个小模型,并于2004年在新加坡博览中心的佛牙舍利展与公众见面。随后, 我们便开始为铸造宝塔的黄金收集工作。
收集黄金
所收集到的黄金来自信众的个人捐赠, 其中就包括了戒指、金链、金条和其珍贵的珠宝如宝石或玉器。捐赠的数量并非重点,重要的是捐赠的意义。收集到的这些珠宝接下来被送去进行加工以打造99.99的纯金条。
寻找承办公司
完成黄金的收集工作后,我们走访了许多在通过、尼泊尔和中国的工匠, 然而有鉴于设立宝塔的规模,多数公司都不太有兴趣。型号, 我们遇到了上海Kangyu Enterprise的Shi Seng Bing先生,他对佛塔的建筑很感兴趣也决心全力以赴。在多轮详尽的斟酌、方案呈现、讨论和绘图后, 最终的设计终于获得批准。
上海 Kangyu Enterprise 于2005年10月制作了一个仿真模型让释法照过目。
熔金典礼
2006年3月14日,本寺为设立金塔的工程开始举行了特别的祈福法会和熔金庆典仪式。许多来自中国的高僧、捐赠者和本寺的工作人员出席了这两场法会和仪式。
在熔金庆典仪式上,释法照以佛牙寺主席的身份上台讲话。他感谢了佛陀的加持以及信众们的支持,并祈求佛牙舍利金塔的铸造成功圆满。因此工程所产生的功德将回向给我们的国家,以求国泰民安,人们富足、幸福。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充满花开、美好天气和美丽景色的季节。为了祈求佛牙舍利金塔的顺利完工,释法照率领了一个团队到上海造访负责工程的公司。他于2006年3月14日在当地举行了祈福典礼。此典礼邀请了一百多名僧众参加。此外,随行的还有一大团不想错过这个充满法喜的长河的信众。
随着金塔铸造工作的筹备开展,早前准备的金条由布林克国际保安公司运送带上海 Kangyu Enterprise 的铸造厂以铸造供奉佛牙舍利的佛牙舍利金塔。
上海 Kangyu 铸造厂,金塔是在特安排的房间里被铸造的。参与工作的工匠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而品质监管也是非常严格的。
在最后的阶段,佛塔各部分又经过了一些小调整, 包括弥勒佛的佛像。
在释法照的进一步调整后,第二个全尺寸模型完工后于2006年1月抵达新加坡。
封起宝塔须弥拱顶的仪式于2006年10月1日举行,为的是迎接宝塔的到来。
工程迅速结束,释法照与僧众于2006年11 月7日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舍利金塔祈福法会。
佛牙舍利金塔做好运输准备后,于2006年12月9日抵达新加坡,由两台五十吨的吊车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把舍利金塔吊到本寺的四楼。
上海 Kangyu 的团队用了五天的时间来装置舍利金塔。舍利金塔于2006年12月24日开幕,之后内殿的装修工作继续。
完工的舍利金塔重3.5吨,其中要结构由不锈钢制成,骨架为青铜材质,表层则是黄金。宝塔高3.5米,宽XXX米。宝塔的铸造总共用了320公斤的黄金,按2008年12月的市价来进行骨架,总值 XX百万元。
舍利塔安装仪式
安装三十五堕忏佛和设立宝塔宝石的仪式于2006年12月24日举行,这也是许多信众首次看到舍利金塔的日子。他们都十分受到启发。
舍利塔祈福仪式
我们于2007年5月1日至7日举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祈福法会,作为本寺正式开幕的部分筹备。
佛牙寺佛牙舍利金塔法会
每年有三天,即适逢农历新年和卫塞节庆典的三天,佛牙舍利会由本寺主持,释法照亲自从佛牙舍利塔移至一个特别的平台,让公众有瞻仰佛牙舍利的特别机会。
参考书目
John S. Strong, Relics of the Buddh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8, ISBN 0-691-11764-0,
Borobudur, Prayer in Stone, Editions Didier Millet, 1990, ISBN 2-87868-004-9, pgs 40, 41
Francine Tissot, Gandhara, Librarie Adrien Maisonneuve, 1985, ISBN 4-8087-0605-9 C3071, printed by Tokyo Bijutsu, 1993.
Gyatso, Geshe Jampa. 1996. Everlasting Rain of Nectar: Purification Practice in Tibetan Buddhism. Boston, Mass.: Wisdom Publications.
Gyatso, Geshe Kelsang. 1991. The Bodhisattva Vow: The Essential Practices of Mahayana Buddhism. London: Tharpa Publications.
Shantideva. 2002. Guide to the Bodhisattva's Way of Life. Translated by Neil Elliot. Ulverston, England: Tharpa Publications.
Le, Huu Phuoc. 2010. Buddhist Architecture. Grafikol.
監修星雲大師 ; 委員慈莊 ... et al. ; 主編慈怡。1988。《佛光大辭典》。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Vol. 1, 第515-516頁。
フランシーヌ ティッソ Tissot, Francine (原著)。前田 龍彦 (翻訳), 佐野 満里子 (翻訳)。1993。「Gandhâra 図説 ガンダーラ―異文化交流地域の生活と風俗」。Tokyo:東京美術。
Pal, P. 1997. A Collecting Odyssey: Indian Himalayan, and Southeast Asian Art from the James and Marilynn Alsdorf Collection. New York, N.Y.: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in association with Thames and Hudson.
Jongeward, David, Elizabeth Errington, Richard Salomon and Stefan Baums. 2012. Gandharan Buddhist Reliquaries. Seattle: Early Buddhist Manuscripts Project.
参考网站
Stupa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Sanchi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imalayan Art: Subject: Thirty-five Confession Buddhas. Accessed 19 February 2013.
35 Confessional Buddhas | Tsem Rinpoche's Resources. Accessed 14 February 2013.
三十五堕忏佛忏悔文_百度百科。Accessed 18 Februar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