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
尼泊尔
工艺品一
描述
本尊弥勒菩萨头戴叶冠,身着优雅长袍,佩戴奢华配饰,看起来像一个皇家王子。他王子般的外表显示出他最后的化身,那就是他将投胎到一个皇室家庭。与释迦牟尼佛相似,他将放弃俗世物质生活,退隐山林,做苦行者以寻求觉悟。
在弥勒菩萨头顶的中央是一座佛塔,代表释迦牟尼佛是弥勒菩萨的导师。
弥勒菩萨双腿垂下,呈现欧式坐姿(Pralambapadasana),表明弥勒菩萨准备下凡人间,接替释迦牟尼佛。“法轮”代表他得道成佛后,就会去传播佛法。
除了摆出手印,还可以看到弥勒菩萨手持两朵龙华树的花。
这象征着弥勒菩萨将会在龙华树下开悟。龙华树也被称为锡兰铁木树或铁力木,龙华树因它的花朵形状像龙头而得名。它生长在尼泊尔南部、印度东北部、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的其他地区。龙华树是斯里兰卡的国树。龙华树花朵的四瓣是白色的,中央有许多黄色的雄蕊。佛牙寺龙花院和博物馆前就有四棵龙华树。
从龙华花中孕育出两个重要的标致,它是从弥勒菩萨的光环中延伸出来。左边是一个水瓶,可能代表了作为婆罗门苦行僧的弥勒菩萨(基于印度的原型)。它被认为是象征着弥勒菩萨降世到人间时作为婆罗门的身份。右边是法轮,代表弥勒菩萨开悟后会传法。
这弥勒菩萨有一个复杂的圆形发饰,被称为如意宝珠(满足愿望的宝石)。发饰由两层组成:内层为莲花形光环,外层为五个小佛坐在莲花座上。在发饰外是Prabhavali(带火焰的边框)。它建在佛座上,上面刻有光芒,象征着弥勒菩萨降世时围绕在他身体周围的光环。
工艺品二
描述
自五代以来,弥勒佛在中国被描述为大肚僧。由于形象开朗而可爱,因此很快就在人们中广受欢迎。结果,它也成为中国艺术作品中的流行主题。
直到今天,弥勒佛的雕塑和绘画仍然随处可见。这里展出的雕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胖胖的,令人愉快的,这尊弥勒佛拿着一锭,盘腿坐在一块圆石上。他还在打盹,面带微笑,好像做了个美梦。
工艺品三
描述
这是一尊尼泊尔的弥勒菩萨。他戴着镶有宝石的皇冠,并有佛塔般的肉髻。 他石板蓝色的高发髻中戴着绿松石镶嵌的高头冠。他身材修长,戴着珠宝。他双脚放在莲花座上,呈现坐姿,双手握着法轮。菩萨的两侧各有一朵莲花。左边的莲花上有一个水罐(Kundika),右边的莲花上有一朵nagapupsa(龙华树的花)。
参考书目
Inchang Kim, The Future Buddha Maitreya, 1997, D. K. Printworld, ISBN 81-246-0082-1
Sir John Marshall, The Buddhist Art of Gandara, 3rd edition 2008, ISBN 978-81-215-0967-1
Das Asha, Maitreya Buddha in Literature - History and Art, 2003, ISBN-10: 8186791388
Kurt Behrendt, How to Read Buddhist Art, 2020, ISBN: 978-1-58839-673-0
Dorothy C. Wong, Chinese Steles: Pre-Buddhist and Buddhist Use of a Symbolic Form, 2004, ISBN-13:978-0824827830
Tissot Francine, The Art of Gandhara, 1986, ISBN-10: 2220026299
Kurt Behrendt, Pia Brancaccio, Gandhara Buddhism: Archaeology, Art, and Texts, 2006, ISBN-13 : 978-0774810807
Wong, Dorothy C., Maitreya Buddha Statues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in Orientations 32, 2001,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