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第一楼

山门项目

 

第一楼目录

龙华树


Naga tree

你是否有留意到,佛牙寺山门前的红色围栏里种了四株树?这些树称为“龙华树”,与佛牙寺的主尊弥勒佛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牙寺的龙华树

Naga tree

龙华树

佛牙寺的四株龙华树是斯里兰卡科伦坡Gangaramaya 佛寺住持Venerable Galboda Sri Gnanissara Maha Thero赠送给佛牙寺的礼物。树苗从斯里兰卡空运到新加坡之后,种植在佛牙寺山门前这个吉祥的位置。

 

龙华树也称为铁力木、那伽树或龙华菩提树,学名为Mesua ferrea,属于藤黄科(Clusiaceae)。其花枝如龙头,树枝如宝龙,子出龙宫,故名龙华树。龙华树是木质最坚硬的树木之一,种植于潮湿的热带地区,除了用来遮阴和美化环境,其花朵的香气也受人喜爱。龙华树的树干和种子也有广泛的用途。这种树木生长于印度热带地区、斯里兰卡、柬埔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尼泊尔南部及中南半岛也有培植此树。

 

 

Naga tree

形态

龙华树可高达100尺,拥有整齐、锥形、茂密的深绿色树冠。此树生长缓慢,常见于斯里兰卡海拔1500米的潮湿地带。

Naga tree

树叶

龙华树的叶子呈窄长椭圆的披针形,长约7至15公分,背面呈灰白色,嫩叶呈深红至泛黄浅红色,长出时下垂。老叶则呈深绿色。

Naga tree

花朵

龙华树花朵颇大,直径4至7.5公分,花瓣呈白色,共有四瓣,中央为黄色花蕊,花香芬芳,但花期不固定。

Naga tree

果实

龙华树果实呈卵形,先端渐尖,深褐色,内有1至4颗扁长形种子。

Naga tree

树干

树底部有板根,树干直径可达2米,树皮呈灰红褐色,通常裂开有浅沟,呈片状。

用途

龙华树通常种植在路边,以其显眼的叶色美化环境。

 

龙华树的木质沉重坚硬,可重达每立方英尺72磅,密度为每立方米1.12公斤。树干呈深红色,加工时耐热性强。龙华树广泛用于建造铁路、建筑架构、造船、矿场支柱、工具握柄等。

 

龙华树的树脂含微毒,其他部分却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研究显示,龙华树的提取物能够促进表皮细胞更新,从而改善肤质,使肌肤细嫩透明。叶子能够治疗发烧、眼睛肿痛及麻风病。种子的油脂则能够治疗风疾、皮肤病、各种疼痛、疥疮、伤口及风湿病。花朵味辛辣,可以止痛、促进消化、改善便秘和治疗腹痛,对哮喘、麻风、咳嗽、发热、呕吐和阳痿也有一定的疗效。鲜花还可以止痒、止吐、治疗丹毒、出血性痔疮、血崩、月经过多、持续口干及出汗过多。花朵晒干后能够用来医治出血性痔疮以及粘液性痢疾。雄蕊散发香气,可以用来填充结婚新床的枕头与靠垫。雄蕊也能够与种子油脂一同使用以控制过度出血。种子的油脂还能制成润滑剂和肥皂。
 

佛法中的龙华树

释迦牟尼佛得道于菩提树下,弥勒佛则成道于龙华树下。成道后的弥勒佛将到耆阇崛山,并开龙华三会演说佛法,度千万众生。

 

鸠摩罗什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又称《弥勒成佛经》)就有对弥勒于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述:

“...... (彌勒)坐於金剛莊嚴道場龍花菩提樹下。枝如寶龍吐百寶華。一一花葉作七寶色。色色異果適眾生意。天上人間為無有比。樹高五十由旬。枝葉四布放大光明。爾時彌勒與八萬四千婆羅門俱詣道場。彌勒即自剃髮出家學道。早起出家。即於是日初夜降四種魔。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传比丘Bhikkhu Ashin Kassapa所作经典《未来事》(Anagatavamsa, The Chronicle of the Future Buddha)也有关于龙华树的描述:

 

经文大意为:龙华树将为觉者(即弥勒佛)成道之处。其树干将为两千腕尺,有2万弯曲摆动的枝条,摇曳闪烁如孔雀开屏。枝头不断开花,花香宛若天上而来。花大如车轮,花粉可装满一nali(一种衡量单位)。花香散布十方,花朵凋谢后将落在觉者坐处周围。从全国四方聚集于此的人们将闻到花朵的芬香,并在花香中得到喜乐,对龙华树给予赞颂。

 

 

佛教艺术中的龙华树

许多弥勒佛的造像都持有龙华花及水瓶。

Naga tree

关于那伽

那伽(梵语:नाग,IAST:Nāga)是一个梵语和巴利语词汇,指的是一种传说中具有灵性的生物。这种生物的外表类似巨大的蛇,形似眼镜王蛇,有一个头或多个头,经常出现于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中。但是,这个词的用法并不十分严格,有时也被用来指称一个部落、大象或真正的蛇,尤其是眼镜王蛇和印度眼镜蛇。眼镜蛇在印度就被称为“纳格”。雌性的那伽被叫做“那吉”。

 

在亚洲信奉佛教的国家,人们对那伽并不陌生。在这些地区,那伽的形象与当地传说中的巨型灵蛇或巨龙经常混为一体。在西藏,那伽被视为klu,即当地传说中的一种神圣生物。这种生物住在西藏的湖底(如玛旁雍错圣湖)或地下水之中,守护着水中的宝藏。Klu通常被描绘成人首蛇身,头后有许多小蛇形成的圆光,具有灵性和超自然的力量。西藏佛教也把那伽视为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守护神。在中国,汉传经典把那伽翻译为“龙”,但佛教的龙与中国传统的龙形象不相同。

 

在佛教中,那伽的形象通常为形似眼镜蛇的巨蛇,拥有一头或多头。有些那伽能变成人形。在佛教绘画中,那伽有时被描绘成蛇身人头,头后有蛇头或龙头形成的圆光。佛教中有许多关于那伽的故事。在其中一个故事中,有一变成人形的那伽想要出家为僧,但大家都告诉它那是不可能的。佛陀于是告诉那伽如何让自己能够在来世投胎为人,并且如愿出家。

 

在《妙法莲花经》的〈提婆达多品〉中,也有关于龙女,即那伽成佛的故事。有一娑竭罗龙王的女儿,年始八岁,却极具慧根,听闻文殊师利菩萨宣说《妙法莲花经》之后,便能了悟诸法,现男子身,并且立刻化身成佛。在一般汉传大乘佛教经典中,只有男身才能成佛。然而,在〈提婆达多品〉中,只要智慧利根具足,即使是女身和龙身,也能以愿力现男子身,并当下成佛,从而表现了万法皆空、外在形相皆是虚妄的道理。

 

在佛教中,那伽与其他诸神住在须弥山上,也住在人界的水底或地底洞穴中。那伽是四大天王中西方广目天王的随从,负责镇守须弥山,保护忉利天中的天人免受阿修罗的攻击。

 

“目支邻陀”在佛教中是著名的那伽王。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后,一日禅定于目支邻陀池旁的大树下。当时,天忽然降下大雨,佛陀却仍在禅定之中。池中的那伽王见状,赶紧以身体和头部遮蔽并保护佛陀。风雨过后,那伽王现出人形,礼拜佛陀后充满法喜地潜回其水中宫殿。

 

佛牙寺佛教文物馆中藏有一尊描绘这个故事的佛像。此佛像由已故法官Karthigesu捐赠。佛像呈自在座,安详坐于目支邻陀那伽王身上,右手结无畏印,左手结禅定印。那伽王如眼镜蛇般的五头在佛陀上方张开成盖,为佛陀遮蔽大雨。这尊造像与一般描绘那伽护佛的佛像呈莲花座、双手结禅定印的造型略有不同。

佛牙寺的龙华树

Naga tree

佛牙寺的四株龙华树苗从斯里兰卡空运而来,2007年4月11日送达新加坡后,当天傍晚即种在目前的位置。2007年4月12日,我们为树苗举行祈福仪式。

 

后记:由于2007年4月种下的其中两株树苗生长情况欠佳,2011年5月,斯里兰卡又送来两株新苗作为替代。

参考书目

  1. Maitreyavyakarana Sutra: The Prophecy of Maitreya, A Translation by Bhikkhu Kumarajiva, Mile chengfo jing (《彌勒成佛經》)
  2. The Prophecy Concerning Maitreya ('Maitreyavyakarana')
  3. Translation @ by Edward Conze, in his Buddhist Scriptures (Penguin Books, 1959), 
  4. Anagatavamsa, The Chronicle of the Future Buddha, Bhikkhu Ashin Kassapa, verses 99 - 103
  5. The Coming Buddha Ariya Metteyya,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Wheel Publication, 1992, ISBN 955-24-0098-8, pages 36 – 37
  6. Anagatavamsa Desana: The Sermon of the Chronicle-To-Be, John Clifford Holt, 1993, ISBN 13-978-81-208-1133-1/9788120811331
  7. The Future Buddha Maitreya – An Iconological Study, Inchang Kim, D. K. Printworld (P) Ltd., 1997, ISBN 81-246-0082-1, pages 23, 29
  8. Maitreya Buddha in Literature, History and Art, Asha Das, Punthi Pushak, 2003, ISBN 81-86791-38-8, page 23
  9. Trees of Our Garden City, A Guide to the Common Trees of Singapore, (Second Edition) National Parks Board, 2009, ISBN 978-981-08-3714-3, pages 134 - 135

参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