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我们的历史

硕莪巷简史


硕莪街/硕莪巷,广东话里意为“死人街”,以街上的“大难馆”闻名。这里有一些殡仪馆也给生病和濒死的南洋移民提供临终关怀服务,这些垂死的移民会在殡仪馆的楼上等待天年。殡仪馆会在街上举办葬礼仪式。

New Variant

1849年,硕莪街上有15家中国和2家欧洲的西米加工厂,因此而得名西米街。(Sago是西米的意思)

频繁的葬礼声音传开,使住在楼上活着的人过着不安的生活,时刻提醒着死亡的到来。

New Variant

附近的商店通过出售葬礼相关边物品来支持殡葬业,一些店屋也被用来做妓院和餐厅。

New Variant

当地的广东人称这条街为小庙街,是来自大伯公庙,这是一栋建于1895年的单层神庙。

黄包车在1880年从中国上海流传到本地,早期的人力车夫大多住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比如硕莪街和班达街。在19世纪初,硕莪街有一个黄包车站点。

 

New Variant

硕莪巷 1910

New Variant

硕莪巷 1920

New Variant

硕莪巷 1950

这里曾经是一个露天市场,有一连串的摊位分布在硕莪巷,丁加奴街和史密斯街。到了夜晚,这个市场会变成售卖熟食的夜市。

New Variant

在19世纪70年代,硕莪街的一些大难馆不得不关闭,以配合牛车水的重新规划。从那以后,硕莪街/硕莪巷前的土地就空置了。

西米是一种从生长在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西米棕榈茎的髓中提取的淀粉。它是新几内亚和摩鹿加群岛低地人民的主要主食,在那里被称为萨沙克萨克和萨古。传统上,它被煮熟并以各种形式食用,如滚成球,与沸水混合成糊状,或作成煎饼。西米通常以“珍珠”的形式商业化生产。西米珍珠可以跟水或牛奶和糖一起煮,做成一种甜甜的西米布丁。西米珍珠在外观上与木薯珍珠相似,这两种珍珠可以在某些菜肴中互换使用。以前这一带以前有很多这样的西米工厂,所以叫西米街(硕莪街音译)。

New Variant

佛牙寺龙华院的工地位于牛车水岁南桥路,硕莪街,硕莪巷和班达街之间一块的空地上。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长85米,宽35米。

New Variant

向着南桥路(大马路)望过去,沿街左侧的就是硕莪街,那里有历史悠久的三层店屋,有一些售卖纪念品的商店和餐馆。

参考书目

  1. Chinatown, an album of a Singapore community, Times Books International, Archives and Oral History Department, 1983, ISBN 9971 65 117 3, pages 100 - 109
  2. Kreta Ayer, Faces and Voices, Kreta Ayer Citizens' Consultative Committee, 1993, ISBN 981-3002-73-5, page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