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夹层楼

安养堂项目
夹层楼项目

地藏王菩萨


地点简介

当您接近本寺夹层楼的后方, 您将看到一尊唐式的地藏王菩萨像。这尊地藏王菩萨像是模仿类似的菩萨像雕塑成的。他身穿装饰繁复的将军战袍、头盔和军靴,外头罩着袈裟,并骑在戴有红色马鞍的白马上。菩萨双目半闭稍微朝下看,双唇是闭上的,右手持有两头和六个圆环的朝圣者杖,左手则持如意宝珠。他头部后面有光环。

关于祖先纪念堂

在这里, 您会注意到一个内供奉另一尊面容祥和的地藏王菩萨的小厅,四周围绕的是好些庄严的祖先牌位。

佛牙寺的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以站姿出现,两脚各踩在一个多层莲台上(他立于双莲宝座)。以沙门形象出现的他,身穿细节精密的传统袈裟,以及装饰性的金链。他的僧袍是枣红色、深绿色和橘色的,加上金线滚边。他右手(拇指、中指和无名指)一把双头锡杖,上有象征六道的六个圆环,举至胸前的左手则持如意宝珠。

 

他头部后方有一个上写有八个梵文字的光环。这些字的位置就在八方,其背后衬有绿色圆板,与光环四射的光束搭配。中间的绿色圆板外围有着九个镶上金边的小圆圈,反映八方的梵文字。

 

没有表情的地藏眼眸半闭低视,纤细的眉毛呈完美的弧度,额头有白毫。他合着双唇,光头且皮肤白皙。

关于地藏王菩萨

New Variant

地藏(梵文:क्षिक्षिगर्भ Kṣitigarbha;中文拼音:Dìzàng;藏文:Sahi-sning-po ;日文:Jizō Bosatsu;韩文:Chijang Posal ;蒙文:Gachar-un Jiruken)主要为东亚佛教里受到高度崇敬的菩萨,外形多为东方僧人的装扮。他的名号可被理解为“囊括大地之人”、“大地之宝藏”、“大地宝藏”、“大地精华”或“大地子宫”。他也是著名的八大菩萨之一。

 

Excerpt from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ṣitigarbha

地藏在佛陀跋陀罗于公元421年所译的《华严经》中与其他菩萨一同被点名。由玄奘大师于公元651年翻译的《十轮经》里列出了他的特质。经文形容地藏为一个从南方来的沙门。被他吸引的人们看到他的庄严装扮,还手持如意宝珠 (这或许可以解释地藏王菩萨像左手持如意宝珠的原因)。《地藏菩萨本愿经》被视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经典之一,由实叉难陀所翻译(公元652-710年)。

 

地藏王菩萨过去曾脱胎为长老之子、婆罗门妇人和国王等等。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在投胎为平民的这生生世世里,他一直都发愿帮助所有众生和从地狱“接引”众生。因此他拥有的自卑愿就就叫做“大愿”。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释迦牟尼佛说: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大子。时世有佛,号曰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34)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佛法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天分身集会品第二,释迦摩尼佛说:

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彊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髮许, 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
「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佛陀对地藏王菩萨的委托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嘱累人天品第十三,释迦摩尼佛说:

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

 

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

 

经咒

根据真言宗及其他东亚密教行派,地藏王菩萨的经咒曰:

嗡,哈哈哈,溫三摩地梭哈

 

此外,在一些真言宗的宗教仪式里会被使用的是:

オン カカカ ビサンマエイ ソワカ

 

中国佛教徒会念诵地藏王菩萨的名号(也成为名咒):

Námó dìzàng wáng púsà (汉语拼音)南无地藏王菩萨

 

韩国佛教徒会念诵:

Namo jijang bosal

 

藏传佛教徒会念诵:

哈(菩萨的种子音)
嗡地藏王菩萨呀(名咒)
嗡阿克依諦嘎貝他伶吽(名咒)

 

根据米庞仁波切的《宝珠花环》(内容为取自佛陀所传授的经咒中有关八大菩萨的故事),地藏王菩萨在供奉“如恒河沙数之多的诸佛”后获得了《地藏长咒》,并在与释迦牟尼佛会面时告知:

称波称波真称波 阿嘎卡称波 巴嘎RA称波 阿玛巴RA称波 巴RA称波 巴则RA称波 阿若嘎称波 达玛称波 萨得巴称波 萨得呢哈拉称波 波巴若嘎夏巴称波 额巴夏玛称波 那亚那称波 抓加萨玛莫内RA那称波 加那称波 波魁玛巴热亚称波 夏斯达拉玛巴称波 波阿札索 达玛嘿雷 达玛贝 亚玛贝、杂札岁、杂札巴斯雷 切雷配雷 嘎RA巴 巴RA巴日得 哈岁瑞 札RA贝 巴瑞杂RA 巴那达内 阿RA达内 帕那RA 杂杂杂杂 何雷莫雷 阿卡达塔给葵 塔嘎克罗 塔哈瑞塔哈瑞 莫雷玛得 南得格雷莫雷 昂格则达贝 阿瑞嘎叶瑞 巴RA嘎叶瑞 格达夏玛玛雷 顿嘎叶 顿嘎叶 顿歌雷 何热何热何热 格路多莫雷 美日多 美日得 巴那达答 哈RA卡玛瑞玛 何热何热

 

关于九华山

九华山(繁体中文:九華山 ;拼音: Jǐuhuá Shān;字面意思即“九座华丽的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座圣山之一。

 

山上的许多神殿和寺庙都供奉地藏王,根据大乘佛教的传统,地藏王是地狱众生的菩萨和保护者。虔诚的佛教徒经常到安徽去攀登大天台峰,它被认为是九华山最重要的山峰,虽然它不是最高的山峰。

关于金乔觉

金乔觉(969-794年)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圣山之一——中国安徽省的九华山上的地藏王菩萨。

 

金乔觉是一位在唐代拜访过中国后对佛教感兴趣的新罗王子。他虔诚到回返新罗后便出家为僧。在他在719年到九华山修行,并于794年以99岁高龄于九华山往生。那里的僧人相信地藏王菩萨是透过他投胎到人世的。九华山之后便成为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圣山之一。

造像

地藏王菩萨是唯一身穿僧袍的拍摄。他的右手通常拿着上有代表六道的六个环的锡杖。其左手则持如意宝珠。

 

上图中较小的地藏王菩萨像供奉在本寺的夹层,他和祖先纪念堂里的那一尊在形象上是类似的。这尊菩萨像原先是最终成果的原型,而座菩萨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选用的色系。图中的菩萨像主要选用了浅绿色和暖色系颜色。其他较细微的差别包括他右手拿着的有十二个小环的锡杖和头部光环上的梵文字。文字写在光环中央的绿色圆板上,而非周围的九个小圈上。

 

地藏王菩萨有时 也和十殿阎王出现在一起。他的身边有一头瑞狮守护。

佛牙寺地藏王菩萨的发展

本寺的地藏王菩萨像是模仿日本奈良博物馆的类似雕像。

这是纪念堂的最终设计。

这是最初阶段的其中一个设计。

这座菩萨像是由中国涵江莆田的Wenlin Arts & Crafts Co Ltd特别以手工雕塑的。

菩萨像是由Zhang Jian先生领导的上海You Shan Guan Decorative Design Co Ltd进行手工上色的。

地藏王菩萨像是由大法师在佛牙寺于2008年5月17日举行的隆重开幕礼开光的。

 

供奉在祖先牌位堂的地藏王菩萨像是由Goh Bak Heng先生为求世界和平以及将功德回向给众生以求众生离苦得乐所赞助的。

这里也有一组共六尊的地藏王菩萨像供各种仪典之用。

祖先牌位

祖先牌位属于华人纪念往生的至亲家庭成员的传统文化之一部分。

在佛牙寺,这些牌位是中国浙江的Yueqing Global Arts and Crafts Factory特别为本寺设计的。每一个颇为都需要许多个小时的雕工和上漆以取得沉静高雅的美感。

 

这些祖先牌位的赞助费介于$10,000至$38,888。

佛牙寺地藏王菩萨仪典

地藏王菩萨的信仰在介绍他的种种品质的《地藏十轮经》被翻译后受到更多信众的欢迎。在中国,人们在农历七月三十日庆祝他的诞辰而他的道场是九华山。

 

本寺法师每天都会为往生的牌位赞助者诵经。

 

大型法会仪式在如下节日举行:

  • 清明节
  • 盂兰盆节

参考书目

  1. Lokesh Chandr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Iconography,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Indian Culture and Aditya Prakashan, 1999, Vol 6, pages 1725 - 1744

  2. Louis Frederic, Buddhism, Flammarion Iconographic Guides, 1995, ISBN 2-08013-558-9, page 185 - 190

  3. William Edward Soothill and Lewis Hodous, A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t Terms,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2000, ISBN 81-208-0319-1, page 208b

  4. Soka Gakkai, Dictionary of Buddhism, Motilal Banarsidass, 2002, ISBN 978-81-208-3334-0, page 140

  5. Meher McArthur, Reading Buddhist Art,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Buddhist Signs & Symbols, Thames & Hudson,2002, pages 50 - 51

  6. Charles F Chicarelli, Buddhist Art,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 Silkworm Books, 2004, ISBN 974-9575-54-7, pages 90 - 92

  7. Denise Patry Leidy, Shambala, The Art of Buddhism, An Introduction to its History & Meaning, 2008, pages 207, 224 - 225

  8. Sacred Buddhist Lands, Famous Chinese Mountains, Hong Kong China Tourism Press, 1996, ISBN 962-7799-39-4, pages 6 - 19

  9. Jamgön Mipham, A Garland of Jewels : The Eight Great Bodhisattvas, translated by Yeshe Gyamtso, KTD Publications, 2008, pp. 281-293.

  10. Zhiru, The Making of a Savior Bodhisattva : Dizang in Medieval China, 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 p.30 and 124.

参考网站

  1. Ksitigarbha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 Sutra of The Great Vows of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3. Sutra of the Past Vows of Earth Store Bodhisattva
  4. 地藏菩萨本愿经
  5. The City of 10,000 Buddhas - The Earth Store Sutra with Commentary
  6. Mount Jiuhua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7. Maudgalyayana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8. The Practice of Ksitigarbha to Avert Danger and Purify Obstacles (retrieved 13 July 2012)